【記者蘇莉湘 / 高雄報導】 因應大數據與AI人工智慧的數位浪潮,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以下簡稱高醫)於七月底成功取得國際醫療資訊管理系統學會(Healthcare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s Society, HIMSS)電子病歷應用模式(EMRAM)第七級國際認證(七級為最高榮譽),成為南台灣首家達成此成就的醫療機構,象徵醫院在臨床決策、病患參與以及系統整合等方面已達卓越水準,彰顯高醫在醫療數位轉型領域的領導地位與典範角色。
高醫六大策略 以數位與綠色轉型打造韌性醫院
高醫院長王照元表示,作為大學附設醫院與醫學中心,高醫自2023年起即通過國際醫療資訊管理系統學會(HIMSS)電子病歷應用模式(EMRAM)第六級認證;2024年更榮獲第25屆NHQA國家醫療品質獎「智慧醫院全機構標章」殊榮;2025年榮登《新聞週刊》(Newsweek)與Statista聯合發布的「2025全球最佳醫院」排行榜,名列全台第八名,表現深獲國際肯定;此次榮獲HIMSS EMRAM第七級認證,更是南台灣唯一取得此國際智慧醫療最高榮耀的醫學中心,象徵高醫在數位轉型與臨床應用整合的卓越成果。面對醫療挑戰與科技變革,高醫以「未來高醫,韌性PLUS」為願景,推動六大策略主軸與十二項策略目標,深化數位與綠色雙軸轉型。此次認證不只是里程碑,未來將持續邁向全球智慧醫療領航者的目標邁進。
從技術導向走向臨床成效與病患參與
此次認證歷時兩年,從方案評估、團隊整合、資源投入到實地驗證,反映高醫對轉型品質的嚴謹態度。EMRAM七級評鑑的重點已從過去聚焦技術應用,轉向以病患參與以及臨床醫療成效為核心,強調數據應用必須帶來實質的臨床改善與服務品質提升。
高醫此次認證提出3項案例深獲委員肯定。首先,外傷及重症外科陳昭文主任與重症加護病房葉永松主任合作推動「創傷與急症照護生態系的流水線科學」,透過通報平台資料串聯,突破資訊孤島,優化緊急應變流程,特別是能讓急診室醫護人員及早收到相關資訊,提前準備各式因應策略,加速救治程序的同時也提升資訊再運用的可能。其次,檢驗醫學部林宜靜部主任整合跨部門流程,推動「急診特急檢驗TAT優化」方案,只要是急診檢傷1級病人的檢驗項目,97.7%都可以在23分鐘內完成(醫學中心醫院平均為29.4分鐘),讓急診醫師可以根據檢驗數據,評估疾病症狀並提供最適切的治療方向。第三,藥學部顏秋蘭部主任號召藥師與各臨床科共同推出「抗血栓藥物智能決策輔助系統」,能有效提升服用抗凝血藥物的病人,在執行侵入性醫療過程時,可以準確判斷抗凝血藥物何時須暫停及何時可以恢復藥物的使用,避免執行侵入性治療時引起的大出血,或停藥後引起血管阻塞的嚴重健康威脅。這3項創新案例,都展現高醫跨團隊合作下的病人安全提升與流程優化。
在實地訪查部分,委員尤其肯定重症加護醫學中心醫護團隊發展的智慧加護病房(Smart ICU)系統,透過資訊整合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使醫護團隊能快速掌握病情變化,有效提升醫療品質與效率,成效卓著。
聚焦AI落地應用 打造臨床智慧決策支持
高醫盧鴻興副院長表示,高醫積極推動AI應用,除助力決策,更期望緩解醫護人力不足問題。目前已根據臨床需求開發39項AI模型,並在體系醫院落地實施,協助醫護做出精準判斷,提升治療準確性,降低醫療錯誤風險,展現智慧醫療的真實效益。
協助智慧醫療推動的院長室秘書蔡明儒教授指出,本次挑戰之一是如何透過醫療科技實現「病人報告結果(PROMs)」的有效衡量。高醫透過開發個人化健康管理APP與線上互動平台,結合病人滿意度、生活品質、功能狀態與實際照護經驗等關鍵指標,強化病人參與與回饋機制,真正落實以病人為中心的數位改革精神。
新聞來源:屏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