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范家豪/竹田報導】 傳統紙紮藝術與當代美學的完美融合,一位客家青年藝術家的文化使命,正在六堆忠義亭百年大醮中靜靜綻放。
楊沛龍,一位客家年輕纸紮藝術家,近日受託委以重任,為睽違120年的六堆忠義亭百年大醮普渡法會製作核心纸紮神像—大士爺。這不僅是這位年輕藝師藝術生涯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傳統客家文化代代相傳的生動體現。在六堆忠義亭這座見證台灣客家族群“保鄉衛土”忠義精神的國家級歷史事蹟中,一場跨越三個世纪的宗教盛典正在如火如荼籌備展開。
六堆忠義亭百年大醮是台灣客家族群重要的信仰活動。清康熙年間為記念忠勇公而敕封西勢忠義亭。三百年來第三次百年醮典
於2025年(乙巳年)11月29日至12月14日即將舉辦,這場經過了120年的第三次百年大醮,更顯其歷史蹤深與文化價值,在這次百年盛典中,大士爺纸紮製作這一重要任務落在了客家青年紙紮師楊沛龍的肩上。大士爺又稱“大士王”,是普渡法會中管理眾鬼的重要神祇,其纸紮神像的製作堪稱傳統紙紮藝術的巔峰造極工藝表現。
楊沛龍作為年輕一代的紙紮藝術家,面對此次百年大醮的重要任務,他需要在嚴格遵守傳统儀軌的同時,融入當代美學元素,使古老技藝與現代審美觀念中實現完美结合。
纸紮藝術在客家族群的宗教儀式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其傳承在當代社會又面臨挑戰。楊沛龍的選擇代表了年輕一代對傳統文化的認同與創新。
楊沛龍此次的製作過程,不僅是對技藝的考驗,更是對客家文化深層理解的過程。每一道工序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符號與宗教意義。
楊沛龍的成功不僅僅在於他精湛的纸紮藝術,更在於他代表了六堆地區文化傳承的希望。
六堆忠義亭管理委員會期盼透過百年大醮盛事,讓更多年輕人及小朋友們来参與,並了解忠勇公的歷史,深化客家傳統文化的扎根。楊沛龍正是這一理念的完美表現。
在這樣的傳統宗教盛典中,楊沛龍以年輕藝術家的身份承擔重要職責,其本身就是一位強烈的文化信仰者,客家傳統文化並非固步自封,而是向著新一代敞開懷抱。
向世人傳遞敬天法祖、崇德報功的核心價值。
大士爺纸紮神像在普渡法會後將由主科道長火化升天,並將所有苦難冤屈一並化解。但對這次創作所傳承的文化精神却不會消失。傳統與創新的對話,在這場百年一遇的宗教盛典中得以延續。
正如六堆忠義亭見證了三百年來的客家歷史,今天的年輕藝術師也在用自己的雙手,塑造屬於這個世代的文化記憶。
新聞來源:屏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