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辜士陞/嘉義
嘉義縣東石鄉沿海村落因應七月民俗鬼門開,寺廟家戶大多高掛燈篙普度燈,傳統民俗至今逾百年,普度燈指引「放封」好兄弟一條明路,彰顯陰陽兩隔、敬畏鬼神的傳統人情味,入夜後,各村落街道可見﹁普渡燈﹂,成為一項很有特色的習俗。
據老一輩的東石鄉民說,這種小燈篙又稱普渡燈,先人遷移台灣後,每年農曆七月沿用這項習俗。普渡燈的製作方式很簡單,先將麻梗、綠竹、紙錢依序綁在宅前的電線竿或自行豎立的木竿,然後套上斗竺:下方則放置油燈,入夜後。家家戶戶會燈燃油燈,為﹁好兄弟﹂照明引路。據傳,這項習俗不僅可以保佑家人平安,還具祈福作用,包括塭港、三家、永屯、東石、型厝、猿村等靠海村落都有。
朴子配天宮在農曆七月初一日,良時吉日豎立燈篙,敬拜普度公、七星神君;祈求普度公、七星神君庇佑甲辰年豎立燈篙、普度一事,圓滿成功、平安順利,並祈求闔境平安、民生樂利。
村民說,現代工商社會,鬼月禁忌雖淡薄,但沿海寺廟家戶仍普遍高掛燈篙,廟方及居民準備供品犒賞好兄弟,並點上普度燈。
普度燈材料有斗笠、燈泡、竹子、芝麻桿與簡易插香座等,黑芝麻梗代表五穀豐收,綠竹有避邪作用,斗笠保護油燈不被風雨吹雨淋,不過,隨著時代的進步,使用油燈的情形愈來愈少見.村民多半以電燈泡替代,但由於電泡若遇到下雨,同樣會燒掉或破裂,斗笠因此延用至今,還有人綁食物或銅錢,讓好兄弟有東西吃及零用錢花用。
村民表示,除家家戶戶掛小燈篙,各村大廟也會自行豎立大燈篙,﹁好兄弟﹂可以分辨方向便利覓食,因此入夜後可以在東石沿海大小村落看到,很有特色。但隨著現代工商社會的改變,鄉民宅前高掛普度燈的習俗也漸漸減少了。
圖:嘉義東石沿海村落宅前高掛普度燈 (辜士陞/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