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唐嬋娟/高雄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2月13日宣布「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計畫,賴清德總統於14日上午召開國安高層會議,中午即召開記者會說明,又將編列特別預算,讓國防預算達到國內生產毛額(GDP)3%的目標,提出「全球半導體民主供應鏈夥伴倡議」因應川普政府的關稅進逼。中國國民黨中常委孫健萍應「台灣文教經貿交流協會」邀請,於高雄福華飯店發表「唯有中國國民黨振衰起敝,才能讓中華民國再次輝煌」專題報告,建議賴清德總統,除了持續與美方溝通,「實力,才是台灣唯一的依靠」,僅以「全球半導體民主供應鏈夥伴倡議」回應川普恐過於一廂情願,台灣應提出綜觀的產業、經濟、勞動與社會政策來加以因應。
孫健萍指出,美國財政部數據到2025年,美國將面臨9.2兆美元舊債到期,而2025年上半年就有8623億美元的「新債」需要融資,若美國政府無法有效控制赤字、減少不必要開支,國債利率恐持續飆升,美國經濟將身陷債務黑洞。因此,川普一向主張「對外加稅、對內減稅」、削減聯邦開支,去年11月12日宣布成立一個存在於政府外的任務部門—政府效率部(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簡稱DOGE),於今年1月20日正式成立,由馬斯克(Elon Musk)擔綱,旨在形成高效不官僚的小政府。
孫健萍就「對等關稅」、「赴美投資」兩項對美議題進一步分析:一、「對等關稅」,川普要讓美國與貿易夥伴雙邊關稅稅率相等,目前美國對我國進口關稅約2%、我國對美國進口課徵關稅約為6%;2024年我國對美出口金額為1163億美元、自美國進口424億美元,貿易順差為739億美元。台灣可考慮將美國進口關稅對等降為2%,雖然減少進口產品稅收,卻能避免被調高至美國的關稅,以維護台灣商品出口的競爭優勢。二、「赴美投資」部分:川普一再點名台灣是小偷、搶走美國晶片生意,揚言對台灣出口占比最大宗的晶片產業課徵100%關稅;更認為台灣的國防支出不夠,應該提高到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0%,外界形容收「保護費」。我國應維持自主產業創新優勢,聆聽業界心聲,美中貿易戰對鋼鐵、塑化、螺絲、工具機等傳統產業的衝擊應一併考量;政府應當企業後盾,不應完全聽從美國將產業先進製程遷往美國。
孫健萍總結表示,今(2025)年是變革之年,地緣政治的矛盾與「反全球化」的逆流,將為全體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帶來嚴峻的考驗。我們應以更大的勇氣與智慧,最大在野黨—中國國民黨振衰起敝、煥發全新的生命力,凝聚全民共識,緩解各種天災、人禍衝擊,為台灣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新聞來源:屏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