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屏時報 | KaoPing-Times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地方
  • 生活
  • 健康
  • 文教
  • 旅遊
  • 消費
  • 社會
  • 藝術
  • 綜合
2025 年 8 月18日 星期一
  • 地方
  • 生活
  • 健康
  • 文教
  • 旅遊
  • 消費
  • 社會
  • 藝術
  • 綜合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新高屏時報 | KaoPing-Times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地方
  • 生活
  • 健康
  • 文教
  • 旅遊
  • 消費
  • 社會
  • 藝術
  • 綜合
首頁 屏東時報

臺南市傳統匠師傳習計畫成果發表 泥作保存者呂新義薪火相傳

2025 年 3 月 30 日
發布在 屏東時報
A A
分享至FB分享至LINE分享至Twitter分享至Whatsapp

推薦閱讀

blank

新起扶輪攜手瑞風能源捐關懷包淨水器 助枋山弱勢度過颱風威脅

2025 年 8 月 18 日
blank

新營福園殯葬專區火化場新建工程 舉行動土典禮

2025 年 8 月 18 日

【記者吳玉惠/臺南報導】 為延續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培育新一代修復人才,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在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的支持下,推動「第一期臺南市傳統匠師傳習計畫」,首發課程聚焦於古蹟與歷史建築修復中不可或缺的傳統技藝——「泥作」。本次特邀本市登錄文化資產保存技術「泥作(土水)」保存者呂新義,以市定古蹟西華堂右外護龍為實作學習場域,傳授珍貴的修復經驗。歷經近 300 小時的密集訓練,學員們3月29日齊聚西華堂,向外界展現學習成果。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陳濟民局長也親臨現場,見證這場技藝薪火相傳的重要時刻。

blank
▲歷經300小時密集訓練,學員們展現學習成果。(圖/記者吳玉惠拍攝)
blank
▲文化局代理局長林韋旭感謝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陳濟民局長親臨現場,見證這場技藝薪火相傳的重要時刻。(圖/記者吳玉惠拍攝)
blank
▲第一期臺南市傳統匠師傳習計畫,首發課程「泥作」由本市登錄文化資產保存技術「泥作(土水)」保存者呂新義,傳授珍貴修復經驗。(圖/記者吳玉惠拍攝)

作為文化資產修復的關鍵工藝之一,泥作涵蓋多項技術,包括牆體砌築、牆面抹灰、洗石子、磨石子、灰泥線腳及磁磚裝修等,當中特別是抹灰、灰泥線腳與洗石子的施作技巧,考驗著技師的精準度與經驗累積。而本次擔任傳習實作之講師呂新義老師就是擅長泥作技術,施作技藝相當精湛。本次課程特別設立「實作組」與「記錄組」,前者著重於實際修復技能培養,涵蓋修復倫理法規、職業安全訓練,以及漢式土水作的術科課程,並教授砌養灰池、白灰壁施作、特殊抹刀製作與洗石子翻模技法;後者則針對文化資產修復紀錄者,透過工地現場觀察與紀錄訓練,使修復過程完整保存,並縮短過去匠師、工地主責人與建築師之間的資訊落差。這不僅提升了學員的專業素養,也為文化資產修復建立更完善的知識體系。

blank
▲擔任傳習實作之講師呂新義老師擅長泥作技術,施作技藝相當精湛。(圖/記者吳玉惠拍攝)
blank
▲本次課程特別設立「實作組」與「記錄組」,不僅提升了學員的專業素養,也為文化資產修復建立更完善的知識體系。(圖/記者吳玉惠拍攝)

計畫主持人、臺南應用科技大學陳宛宜老師表示,這次傳習計畫與以往不同,不再是單純讓學員「無中生有」製作白灰壁體,而是在既有建築物上進行「修復與施作」,使學員直接面對真實的修復挑戰。在實作過程中,學員須針對不同受損壁體進行檢測、剔除範圍界定,並根據壁體的含水率與未來維護需求,與呂新義師傅討論材料配比與修復方法。此外,由於施作場域為市定古蹟,修復方式需經審議委員審核,讓學員不僅學習技藝,更理解文化資產修復的嚴謹性與標準。這種高度實務導向的課程設計,使學員不只是學習傳統技術,更能在現場應變與決策,累積寶貴經驗。

blank
▲計畫主持人、臺南應用科技大學陳宛宜老師:修復方式需經審議委員審核,讓學員不僅學習技藝,更理解文化資產修復的嚴謹性與標準。(圖/記者吳玉惠拍攝)

文化局代理局長林韋旭表示,文化資產的修復與保存,不僅關乎技術的延續,更關乎歷史與文化的傳承。本次「臺南市傳統匠師傳習計畫」不只是技藝學習的場域,更是一場文化使命的實踐。隨著課程圓滿結業,這群學員將成為文化資產修復的新生力量,肩負起守護歷史建築的重要責任。未來,透過更完善的傳習機制與培育計畫,臺南將持續深化文化資產修復技術,讓這座文化古都的歷史風貌得以延續,代代相傳。

blank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代理局長林韋旭:將持續深化文化資產修復技術,讓這座文化古都的歷史風貌得以延續,代代相傳。(圖/記者吳玉惠拍攝)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表示,泥作技術是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要一環,此次計畫不僅成功培養新一代修復人才,更累積了寶貴的技術經驗與教學模式,未來將進一步開設「大木作」與「彩繪」傳習課程,並結合實地案場作為教學場域,透過不斷變化的修復現場,培養學員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文資處也計畫將課程中的各種案例與挑戰系統化整理,發展成教材,為台灣的文化資產修復建立更完善的培訓體系,確保這些珍貴技藝能夠持續傳承,並應用於未來的文資修復工程。

blank
▲右起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陳濟民局長、臺南市登錄文化資產保存技術「泥作(土水)」保存者呂新義、成大建築張嘉祥教授;也是本次傳習計畫的審查指導委員、臺南市政府文化局代理局長林韋旭、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設計學院盧錦融院長。(圖/記者吳玉惠拍攝)

新聞來源:屏東時報

相關

下一篇文章
blank

2025大亞旺萊馬拉松 7600名跑者齊聚臺南關廟 黃偉哲為起跑鳴笛

blank

台南西港花旗木盛開適合連假賞花遊

最新新聞

blank

台南七夕嘉年華尋貓計畫啟動

2025 年 8 月 18 日
blank

新起扶輪攜手瑞風能源捐關懷包淨水器 助枋山弱勢度過颱風威脅

2025 年 8 月 18 日
blank

舞動陽光公益游泳列車再抵小林國小 學童挑戰精進自我

2025 年 8 月 18 日
blank

「匠心銀韻—銀壺創作聯展」科工館登場 三金工大師攜 Tiffany 百年銀壺展風華

2025 年 8 月 18 日
blank

新營福園殯葬專區火化場新建工程 舉行動土典禮

2025 年 8 月 18 日

最多瀏覽

  • ▲八馬國際醫學集團成功串連科學研究與產業應用,為台灣大健康產業開創全新典範。(圖/八馬國際集團提供)
    ▲八馬國際醫學集團成功串連科學研究與產業應用,為台灣大健康產業開創全新典範。(圖/八馬國際集團提供)

    八馬國際邁向全球 打造健康科技產業新典範

    0 分享
    分享 0 Tweet 0
  • 高雄空大教師爭議延燒 政商宗教多重身份引爆信任危機

    0 分享
    分享 0 Tweet 0
  • 聚焦AI與基因科技 威力先進布局精準醫療藍圖

    0 分享
    分享 0 Tweet 0
  • 瑪家鄉收穫祭暨全鄉運動會 原力崛起競技瑪家

    0 分享
    分享 0 Tweet 0
  • 高雄雁行獅子會捐血傳愛 新任會長陳慧蓉領軍展公益行動力

    0 分享
    分享 0 Tweet 0
新高屏時報 | KaoPing-Times

© 2024 新高屏時報 KaopingTimes

關於我們

  • 關於我們
  • 使用者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關注我們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地方
  • 生活
  • 健康
  • 文教
  • 旅遊
  • 消費
  • 社會
  • 藝術
  • 綜合

© 2024 新高屏時報 KaopingTimes

本網站使用cookies。 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 請造訪我們的使用者條款和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