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昱捷/高雄報導】
高雄市政府斥資翻新旗津輪渡站,施工期長達10個月,引發在地商家對人潮與金流中斷的憂慮。然而,這場「陣痛期」並非單純的硬體改造,而是一場以「國際級」為目標的觀光品牌重塑工程,為旗津開啟新一輪旅遊定位。
門戶再造 旗津迎來新「第一印象」
旗津輪渡站過去以「運輸功能」為主,空間擁擠、動線雜亂,缺乏觀光吸引力。翻新後的新站,將導入美學設計、舒適候船區、多國語言標示,並結合在地藝術策展,讓渡輪站本身成為值得停留與拍照的「景點」。這不僅翻轉遊客的第一印象,也奠定旗津邁向國際化的基礎。
打破消費天花板 提升人均消費額
旗津素有熱鬧人潮,但長期停留在「小吃與單車」的淺層消費。隨著新渡輪站啟用,將有機會引進連鎖咖啡、文創伴手禮店與專業旅遊資訊中心,推廣 SUP 立槳、文史導覽等深度體驗。此舉可望創造更多高價值消費理由,進一步提升「人均消費額」。
政府投資成催化劑 帶動全島升級
公共建設投資往往是民間投資的信號。旗津輪渡站升級,意味市府看好旗津未來,將帶動周邊商家進行「硬體翻新」與「軟體升級」,包括民宿翻修、餐廳菜單設計、伴手禮包裝更新等,促使旗津整體觀光體質全面提升。
陣痛換新生 在地業者迎接挑戰
雖然10個月的施工期對商家而言是一場嚴峻考驗,但這段「休眠」過後,旗津將迎來一條通往國際級觀光的嶄新跑道。在地業者能否把握契機,將服務與產品提升到新水準,將決定他們在這場觀光重塑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