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周志杰/高雄報導】
從產地到餐桌的美味共好聯盟啟動,一顆蘿蔔連起產地與餐桌
每年入冬前,位於高雄市東北側的美濃平原,總會迎來一幅特別的風景:一片片翠綠葉叢下,藏著圓潤細白、外皮透亮的「白玉蘿蔔」。這不只是一種農作物,更是一段代代農家耕作的記憶。

今(10/29)日,高雄市美濃區農會在高雄漢來大飯店舉辦「2025美濃白玉蘿蔔還有好豆季」股東招募記者會,正式宣告今年白玉蘿蔔及毛豆股東會啟動。此次活動以「從產地到餐桌」為主軸,不只鼓勵消費者成為「股東」認股採收,也跨界攜手南部最大餐飲品牌「漢來美食」,共同推動農產地產地銷與食農文化的永續鏈結。「我們希望讓更多人知道,美濃不是只有客家美食,還有土地孕育出的溫柔。」

《股東會制》從「農產品」變成「一起種的食物」
親子、企業、社群參與 打造新型態農村共學;「白玉蘿蔔與好豆股東會」於民國100年首次推動,至今已邁入第14年。其模式相當特別:民眾不是只買農產品,而是「認股」一塊田地的收成,成為「農作股東」。

今年股東方案內容一覽;
作物 每分地可分股數 每股費用 產量約 參與農友
白玉蘿蔔 50股/分地 800元/股 約30台斤 五位農友分區耕作
毛豆 40股/分地 800元/股 約20台斤 指定農場規劃採收。
股東會報名將於 11月6日早上10:00 在「美濃專賣店」官網開放,總量僅460股,向來是一開放即秒殺的年度活動。

農民不是只在種,也在教。五位農友各自有口碑:
傅志剛以堅持自然肥培聞名,蘿蔔風味甜脆;
張莉珍將毛豆園打造成親子農場;
羅建忠、陳彥霖、張志弘皆長年配合農會推動無毒農法。
農友羅建忠,他笑著說:「以前農民只會顧產量,現在我們要顧體驗、顧文化,還要顧故事。」
股東會不只是「採收」,也是 農程教育、親子陪伴、土地走讀,甚至是一場回到土地的療癒。

《美濃 × 漢來》把產地食材變成餐桌亮點
餐飲龍頭走入田間 以料理重新定義在地價值。今年一大亮點,是美濃農會與「漢來美食」正式進入食材合作階段。漢來美食旗下餐飲品牌包含:焰鐵板燒、島語自助餐、上海湯包、台中漢來軒等。
主廚團隊前往美濃訪田時,發現白玉蘿蔔口感細嫩、甜度高,經過烘烤後風味如梨果;而糖漬老蘿蔔、蘿蔔乾與蜜紅豆餡等加工品更具有風味深度。
漢來主廚在會場受訪時說:「台灣有這麼好的食材,餐桌上卻常看不見。我們希望讓它回到主角位置。」今年冬季期間,將推出多項蘿蔔主題料理:白玉蘿蔔暖湯、蘿蔔薄片烤佐海鹽、白玉蘿蔔燉和牛筋、老蘿蔔起士創意沙拉(開發中)、等。這是 產地、餐飲、品牌、消費者 四者串聯的一種新型食農路徑;不僅只是把農產品「賣出去」,而且是把風土送進人心裡。

《年度活動登場》市集、採收日、食農闖關一次到位
讓農業不再只有辛苦,還能看見美與生活。本次年度主活動將於 11/22–11/23 在 美濃客家文物館前廣場 盛大舉辦。
三大活動主題:
一、美濃食在趣味體驗:闖關遊戲、職人教室、農村小學堂、食農實境解謎。 二、採收日風正暖生活市集:在地餐飲、風格選物、手作體驗、農村風味桌。 三、聽見田野聲活舞台:音樂、說故事、土地上的微風陪伴。這不是只有採收,而是 把農村文化重新生活化的節日。

農會代表表示:「美濃是一座食材珠寶盒。我們要讓大家看見,農業不是退潮的產業,而是正在長出的未來。」

用一顆白玉蘿蔔重新理解土地
當產地與餐桌不再遙遠,土地就不只產生食物,也會產生 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回憶與情感。
「白玉蘿蔔與好豆股東會」讓農村不必「被保存」——它自己就「活著」。而消費者,不只是買食物,而是重新學習與土地相處。從產地,到生活,到心裡。

新聞來源:屏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