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屏時報 | KaoPing-Times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地方
  • 生活
  • 健康
  • 文教
  • 旅遊
  • 消費
  • 社會
  • 藝術
  • 綜合
2025 年 2 月14日 星期五
  • 地方
  • 生活
  • 健康
  • 文教
  • 旅遊
  • 消費
  • 社會
  • 藝術
  • 綜合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新高屏時報 | KaoPing-Times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地方
  • 生活
  • 健康
  • 文教
  • 旅遊
  • 消費
  • 社會
  • 藝術
  • 綜合
首頁 文教

台南地景藝術節隆田水雉引發討論正名

2024 年 10 月 28 日
發布在 文教
A A
分享至FB分享至LINE分享至Twitter分享至Whatsapp

推薦閱讀

blank

穿越時空的彩色四季 抽象繪畫大師陳正雄90大展「一位抽象畫家與他的收藏」高美館璀璨登場

2025 年 2 月 14 日
blank

永慶高中王宥喆錄取加拿大西門菲莎大學 創校16年來首位直升海外大學學生

2025 年 2 月 14 日

波新聞─翁順利/台南

臺南400農漁村地景藝術節熱鬧開展,共6座大型戶外藝術裝置遍布臺南,其中隆田Cha Cha園區的「友善之雉」,造型可愛逗趣成為許多遊客駐足打卡的景點,近日卻因水雉造型被民眾誤認是「雞」、「鵝」,讓工作人員哭笑不得,順勢帶起「正名」打卡活動,邀請民眾拍照打卡並在社群上寫下「這是水雉」,推廣官田熱門打卡地景。

隆田園區表示,這起笑話是民眾致電園區說找不到考古展地點,而他人目前園區內的「大雞」旁邊,原本館員還一頭霧水,突然想起園區最近多了地景藝術水雉,才知道被民眾誤認成雞,甚至許多小孩經過也問爸媽是雞還是鵝,充滿笑料的對話中。

因此,園區管理部門打鐵趁熱,決定好好推廣在地特有種「水雉」,凡民眾於臉書打卡,即可獲得園區貼紙,而園區活動發文下標註兩位朋友,最多讚數者將再送大禮包。

臺南市文化局局長謝仕淵表示,友善之雉是知名地景藝術家劉哲安老師的作品,過去水雉又被稱為菱角鳥,曾一度全台僅存50隻瀕臨絕種,隨著友善環境推廣,加上鄰近的水雉生態園區復育有成,才又慢慢受到重視,而藝術家作品也希望喚起民眾對農業與生態的重要性,讓官田在地農特產菱角所孕育出來的生態系統能再次被民眾認識。

相關

下一篇文章
blank

嘉義市東吳高職學生羅妍雅 仰望凌晨四點半的天空 披星載月扛家計報父恩

blank

龍門國小於64屆中小學科學展覽中榮獲佳績 陳光復於縣務會議親自表揚

最新新聞

blank

名人郵輪再創新紀錄 榮獲《富比士旅遊指南》首屆郵輪餐廳評級 Fine Cut 牛排館榮膺卓越餐飲殊榮

2025 年 2 月 14 日
blank

穿越時空的彩色四季 抽象繪畫大師陳正雄90大展「一位抽象畫家與他的收藏」高美館璀璨登場

2025 年 2 月 14 日
blank

永慶高中王宥喆錄取加拿大西門菲莎大學 創校16年來首位直升海外大學學生

2025 年 2 月 14 日
blank

嘉義玉女番茄禮盒「喜番•大好き」,微風超市甜蜜開賣

2025 年 2 月 14 日
blank

啟發對烘焙的熱愛 孩子製作屬於自己的糕餅

2025 年 2 月 14 日

最多瀏覽

  • ▲高雄市逢緣合唱團攜手優秀音樂團體舉辦「肯愛生命、相伴你我」慈善音樂會。(圖/余春財提供)
    ▲高雄市逢緣合唱團攜手優秀音樂團體舉辦「肯愛生命、相伴你我」慈善音樂會。(圖/余春財提供)

    肯愛生命音樂會點燃心靈 共襄善舉傳遞愛與希望

    0 分享
    分享 0 Tweet 0
  • 萬丹國中百年校慶 校友支持與國際教育成果耀眼

    0 分享
    分享 0 Tweet 0
  • 響應新南向政策 越南勇源基金會推動台越教育

    0 分享
    分享 0 Tweet 0
  • 影音/以亡夫名義捐贈福祉車 許陳翠娥延續家族公益精神

    0 分享
    分享 0 Tweet 0
  • 覆鼎金保安宮歌仔戲春節特展 1/26起第5香客大樓隆重登場

    0 分享
    分享 0 Tweet 0
新高屏時報 | KaoPing-Times

© 2024 新高屏時報 KaopingTimes

關於我們

  • 關於我們
  • 使用者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關注我們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地方
  • 生活
  • 健康
  • 文教
  • 旅遊
  • 消費
  • 社會
  • 藝術
  • 綜合

© 2024 新高屏時報 KaopingTimes

本網站使用cookies。 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 請造訪我們的使用者條款和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