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范家豪/基隆報導】 潮境海灣在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與基隆市政府通力合作下,除了生物多樣性更豐富外,也吸引許多海洋生物以long stay方式長期停留在望海巷潮境海灣,並經由海科館水下攝影機的觀察與紀錄,再加上這三年來海科館志工和潛客的觀測發現每年穩定有超過15頭以上的海龜出現在望海巷潮境海灣,海科館研究人員更欣喜的紀錄與觀察其中有兩頭綠蠵龜:研究人員也分別為其命名大乖(TW02G0170) 和小乖,它們每一年都會出現在潮境,推測應該已經longstay在望海巷潮境海灣,顯然潮境海灣保育區的成效也是受到綠蠵龜所肯定。
海科館研究人員說明,就海龜來看,不論是遷徙或是長期停留(long stay)均是海洋生態研究中的重要議題。尤其是綠蠵龜、赤蠵龜和玳瑁,它們會經歷長途遷徙,從它們的覓食地到繁殖地往返數千公里。這種遷徙行為有助於保持它們的食物鏈位置和繁殖成功率。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和人類活動的增加,科學家也觀察到,某些海龜長期停留於特定地區的情況有所增加,這可能會影響它們的繁殖行為和生存機會。例如,由於海洋溫度上升,海龜的繁殖地和覓食地可能變得不再適合,這迫使它們在特定地點長時間停留,尋找更適合的條件。
此外,過度捕撈和海洋污染問題也迫使海龜不得不在沿岸地區停留,避開危險的海域。雖然大部分的其他海龜還是把望海巷潮境海灣當成路過的一個點。但這兩頭海龜在潮境的long stay停留也顯示,應該是潮境具有適合海龜生存的條件。
海科館館長陳素芬表示,潮境海灣保育區的成效有目共睹,儘管「long stay」現象反映出海洋環境的變化,促使海龜願意長期停留於潮境海灣,這也同時提供給海科館研究人員可深入研究它們行為和需求的機會。
這些數據有助於了解海龜對環境變化的反應,並根據海龜的行為制定精確的保護措施。例如,如何為海龜提供更多棲息空間,並限制過度捕撈和海洋垃圾的增加等。更可通過各方共同努力,包括減少海洋污染、保護繁殖地和建立安全的遷徙廊道等。讓我們人類能夠為海龜的未來創造更有利的生存條件,有機會讓更多的海龜路過潮境,也有更多的海龜願意longstay常住在望海巷潮境海灣。
新聞來源:屏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