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屏時報 | KaoPing-Times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地方
  • 生活
  • 健康
  • 文教
  • 旅遊
  • 消費
  • 社會
  • 藝術
  • 綜合
2025 年 5 月25日 星期日
  • 地方
  • 生活
  • 健康
  • 文教
  • 旅遊
  • 消費
  • 社會
  • 藝術
  • 綜合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新高屏時報 | KaoPing-Times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地方
  • 生活
  • 健康
  • 文教
  • 旅遊
  • 消費
  • 社會
  • 藝術
  • 綜合
首頁 屏東時報

屏警交通安全月強力執法 全面推動「停讓文化」守護行人安全

2024 年 8 月 30 日
發布在 屏東時報
A A
分享至FB分享至LINE分享至Twitter分享至Whatsapp

推薦閱讀

blank

高雄港工作船「忠正7號」翻船 落水楊男大體尋獲

2025 年 5 月 25 日
blank

客家四縣白話語文(文法)研究:686第二課 [客語&華語]互譯id (含課文一字一語對照錄音)

2025 年 5 月 25 日

【記者何勁陞/屏東報導】 為響應113年9月的交通安全月主題「人本交通-停讓文化」,屏東縣政府警察局將強化駕駛人與行人的守法意識,倡導「車輛慢看停」的駕駛習慣。警察局除透過網路媒體、校園及各種宣導渠道持續推廣交通安全觀念外,並規劃「路口車不停讓行人暨行人違規執法專案」,加強取締未禮讓行人及行人違規行為,藉此降低行人交通事故的發生。

▼警察局除透過網路媒體、校園及各種宣導渠道持續推廣交通安全觀念。(圖/屏東縣政府警察局交通警察隊提供)

blank

路口交通繁忙,各種車輛和行人交織,容易導致不同類型的行人碰撞事故;根據統計,屏東縣今(113)年1月至7月,共發生5起行人交通事故死亡案件,另有242人受傷。為了加強行人的通行安全,展現警方守護行人安全的決心,警察局將於9月2日至4日,在轄區內的多個事故多發和違規高發路口、路段,加強取締車輛不禮讓行人以及行人違規行為。藉此,警察局希望進一步強化汽、機車駕駛人和行人的交通守法觀念。

警察局局長戴台㨗呼籲車輛駕駛人進入路口務必減速慢行,注意行人穿越道有無行人通過,並遵守停讓行人之規定,如汽車前懸、機車與慢車前輪進入行人穿越道線上,距離行人行進方向少於1車道寬(約3公尺)即違規開罰;行人穿越馬路請走行人穿越道並遵守號誌,綠燈秒數足夠再通過。警察局強調,所有用路人應共同遵守交通規則,確保每個路口的通行安全,保障每位用路人的生命安全。

新聞來源:屏東時報

相關

下一篇文章
blank

熊出沒請注意!開學日高雄熊接任務 陳其邁率市府團隊為新生獻祝福

blank

墾丁福華銀髮族專案 可享用餐七折優惠

最新新聞

blank

高雄港工作船「忠正7號」翻船 落水楊男大體尋獲

2025 年 5 月 25 日
blank

張善政出席傳唱臺語經典歌曲演唱會 邀民眾一同欣賞臺語金曲新演繹

2025 年 5 月 25 日
blank

台南大學阿勃勒登場賞黃花

2025 年 5 月 25 日
blank

搖滾擂台熱血開打!好評席捲全場 《One Two Punch 痛感一擊》首演引爆掌聲

2025 年 5 月 25 日
blank

客家四縣白話語文(文法)研究:686第二課 [客語&華語]互譯id (含課文一字一語對照錄音)

2025 年 5 月 25 日

最多瀏覽

  • blank

    「紅色法拉利」-赤翡翠鳥現蹤衞武營、拍鳥達人「吳楊欽」南下高雄掠影

    0 分享
    分享 0 Tweet 0
  • 中鋼總工會五一發聲 痛批經濟部干預公司治理、漠視勞工權益

    0 分享
    分享 0 Tweet 0
  • 蘇清泉承諾出席環評會議 推動屏南快速道路2030完工

    0 分享
    分享 0 Tweet 0
  • 「平民黨主席」號召世代共融 孫健萍南部咖啡會獲基層力挺

    0 分享
    分享 0 Tweet 0
  • 勇源基金會促成台越高教合作 肯特大學獲企業助力推動獎學金計畫

    0 分享
    分享 0 Tweet 0
新高屏時報 | KaoPing-Times

© 2024 新高屏時報 KaopingTimes

關於我們

  • 關於我們
  • 使用者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關注我們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地方
  • 生活
  • 健康
  • 文教
  • 旅遊
  • 消費
  • 社會
  • 藝術
  • 綜合

© 2024 新高屏時報 KaopingTimes

本網站使用cookies。 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 請造訪我們的使用者條款和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