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昱捷/高雄報導】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今(16)日舉行「社會教育貢獻獎暨藝術教育貢獻獎」頒獎典禮,表揚長期投身教育推廣、藝術扎根與文化創生的優秀團體與個人。今年共有13個團體及13位個人獲獎,分別在社會教育與藝術教育領域展現深厚影響力,成為高雄教育發展的重要典範。
教育局專門委員張紋誠代表致詞時表示,這些獲獎者長年投入社會公益與教育推廣,不論在多元弱勢關懷、環境永續、高齡學習、社區發展、防災教育、家庭與生命教育或藝術創作上,都展現了無私奉獻的精神。他說:「希望透過表揚活動,讓更多人看見教育的溫度與行動的力量,並激勵更多市民加入推動社會與藝術教育的行列。」
推動全民學習 社會教育貢獻獎聚焦永續與關懷
「114年度高雄市社會教育貢獻獎」團體組共有6個單位脫穎而出,分別為可寧衛股份有限公司、崇義文化教育基金會、透南風教育基金會、高雄市政府勞工局博愛職業技能訓練中心、飛客基督教協會及湖內區文賢社區發展協會。
可寧衛公司長期與高雄市立圖書館合作推動「閱讀永續」環境教育計畫,研發環保教材、落實社區學習;崇義文化教育基金會多年頒發獎助學金、舉辦狀元經典考試,推廣品德與傳統文化;透南風教育基金會致力於協助偏鄉學童閱讀計畫,推展「閱來閱愛」贈書行動,讓孩子養成閱讀與思辨能力。
博愛職訓中心則積極培訓身心障礙者職業技能、推動青年職涯探索與創業輔導,幫助學員自立自強;飛客基督教協會推動社區教育與高齡學習,打造跨世代學習社群;文賢社區發展協會則以防災與資源永續為主軸,推展全齡共學的社區教育模式。
個人獎得主則包括中華民國公益藝術家協會張筑貽理事長、南隆國中張治文主任、新上國小鄭雅娟主任、山頂國小洪榮昌主任與五甲國小楊振玉主任。
張筑貽理事長以出版《祖父母生命故事》系列推動高齡教育與生命敘事,啟發大眾珍惜生命智慧;張治文主任創新推動「客華英三語沉浸式教學」,提升語言多元能力;鄭雅娟主任長年關注弱勢與身障教育,積極籌募資源強化教學;洪榮昌主任推廣家庭教育與多元文化,促進弱勢文化認同;楊振玉主任則深耕社區教育與藝術共學,打造友善學習環境。
美感扎根教育現場 藝術教育貢獻獎見證創意與情懷
「114年度高雄市藝術教育貢獻獎」則頒發績優學校、團體及個人三大類別,表彰各校與教師在美感教育的實踐成果。
績優學校獎包括凱旋國小、嘉興國中、龍肚國中、小港國中及前鎮高中。
凱旋國小以「全人教育」理念打造美感校園,設置陶板步道與裝置藝術;嘉興國中作為北高雄唯一美術藝才班學校,26年來培育無數藝術人才並積極推動藝文展演;龍肚國中深耕客家文化,以皮影戲教學推廣傳統藝術;小港國中以「懷舊美學」結合民俗表演,推動校園文化再生;前鎮高中則開創雙語美術課程與跨域創作,讓學生在學習中結合語言與藝術。
績優團體獎則由大東藝術圖書館與高雄市立美術館獲得。
大東藝術圖書館以「藝術閱讀」為理念,透過書籍、展覽與工作坊推廣藝文教育;高美館則深耕南方美學,經營內惟埤文化園區,持續推動國際展覽與文化近用,讓藝術走入生活。
個人類別中,王永志(文府國小)、葉世原(楠梓特教退休)、解芮君(高雄中學)、羅予妍(林園國小)與黃瑋凌(四維國小)5位教師榮獲「教學傑出獎」。
王永志老師以影像藝術導入課程,指導學生拍攝微電影;葉世原老師推動特殊生藝術教育並創設「原生藝術育成中心」;解芮君老師創立雄中合唱社與音樂比賽,提升校園藝術風氣;羅予妍老師關注原民與樂齡教育,運用數位媒材設計創新課程;黃瑋凌老師則深耕鄉土歌謠教育,推動跨校與國際音樂交流。
此外,活動奉獻獎由昭錦歌仔戲坊團長陳昭錦、中正國小校長陳棨信與維新國小曾芳琪老師獲獎。陳昭錦長年致力於歌仔戲教學與校園推廣,傳承本土戲曲藝術;陳棨信校長以藝文校園為核心,打造「魔法舞台」與藝教刊物,豐富學習氛圍;曾芳琪老師則長期陪伴偏鄉學童,以「藝啟童樂」校園美術館及小志工計畫,讓孩子在藝術中成長。
教育局肯定多元貢獻 推動美感與公民力同行
教育局表示,無論是推廣全民學習的社會教育,或是啟發心靈與創造的藝術教育,都是培養城市文化底蘊的關鍵。
今年的獲獎者展現高雄教育多元而深刻的面貌,也體現教育局推動「終身學習城市」與「美感高雄」的願景。
教育局感謝所有教育夥伴長期的奉獻,並期盼未來有更多學校與民間團體加入,讓教育的影響力持續擴散,成為城市進步的溫柔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