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周志杰/高雄報導】
「來了」再現長照運動會重燃活力
2025 年10月28日至30日,為期三天的「第六屆 活躍樂齡日照運動會」終於回歸日照日程。由 財團法人高雄市郭吳麗珠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精心策劃,邀請高雄市內多家日間照顧中心,包括長青日間照顧中心、五甲多元照顧中心、燕巢多元照顧中心,並跨縣市延伸至屏東市北興日間照顧中心,累計約500人次長者參與。基金會於民國100年成立以來即投入長者社區照顧服務,自民國104年12月首辦「日照銀髮運動會」,今年變更名稱為「活躍樂齡日照運動會」,主題訂為「來了」,象徵活動重啟亦代表長者對參與、被看見、被尊重的期待。這三日於日照中心之上午時段舉辦的競賽,不僅是體能比賽,更是友誼、生活、尊嚴的展現。

《精心規劃,樂齡盛會》銀髮運動會讓失能失智者也能同場競技
郭吳麗珠基金會自首屆以來,一直以「陪伴生活、自我實現」為核心理念,設計專為日間照顧中心長者量身打造的運動會。由於參與長者中七、八成為失智者或失能者,基金會採用「連續性」與「項目重疊」設計概念,讓比賽節奏及項目設定更加貼近長者能力、熟悉性與安心感。根據基金會官方介紹,「當長輩進入忘記年齡限制,甚至任何身份或是身體上的差異也都變得不重要的『摩門特』,是我們持續舉辦賽事的最大動力。」今年競賽項目更向奧運精神致敬,列出六項比賽:射箭、鐵餅、舉重、足球、飛鏢、鉛球。比賽過程經過照服員、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營養師陪伴與練習,形成「選手村」般的練習氛圍。有的長者在家默默練習,有的在比賽場邊對照服員說「我再來一次」,這些細節成為運動會感人的片段。透過運動比賽活動,不僅讓長者挑戰自己、爭取榮譽,更強調「老可以有」的精神,以行動抵抗社會對高齡、失智者只能被照護的刻板印象。比賽不是為贏,而是為「參與即成就」。
《儀式感與社區共融》打造長照場域的新生命力,關注樂齡體育
本屆運動會在開幕式當天,除了長者選手集體宣誓(以國語、台語、日語三語合併)之外,還搭配啦啦隊道具、選手服、運動會前導影片拍攝,營造正式且富儀式感的體育氛圍。

長者從被動接受照護轉為「選手」、從觀眾轉為「參與者」,角色變化賦予他們新的能動性與尊嚴。此外,中山大學服務學習課程的大學生也參與其中,協助陪伴練習各項賽事並作為志工支援。而在五甲多元照顧中心賽事中,甚至邀請該校社區自治非營利幼兒園中班與大班的小朋友們出場為長者加油打氣、送出暖心擁抱與加油聲,成為跨世代共融的亮點。

2025年主題「來了」意味深遠——長者曾因疫情停辦而中斷,如今重啟非僅是一場活動,而是一份溫暖邀約,提醒社會「珍惜當下、看見長者」。這樣的活動設計,讓日間照顧中心成為「運動場域+社區鏈結+尊嚴再造」的空間,而非僅止於日間照護的場地。

《政策對應、社會倡議》新創模式,營造高齡友善社會
台灣正邁入高齡化社會,根據衛生福利部與人口統計資料,65歲以上人口比例日漸攀升,失能、失智長者對照護模式提出新的挑戰。透過此類的運動會,法人呼籲社會將失能失智納入「能動參與」場域,而非僅作被照護者。

基金會以「老可以有」為核心價值,強調長者仍可有參與、挑戰、榮譽、互動。比賽場景中,長者在照服員、治療師、志工的陪伴下,體現「還能」;家屬反映,很多長輩在家偷偷練習、堅持參加,這種主動改變令人動容。這樣的社會創新模式,不僅為日照服務注入活力,也為長照體系提供社區化、體育化、整合化的新典範。同時,基金會過往資料指出,運動會的舉辦不只是活動日,更伴隨日常練習、情感連結、社區互動與品牌傳遞。因此,此次「第六屆」且以「來了」為主題,更具標誌意義。

讓「銀髮運動」成為社區力量的象徵
當活動落幕,運動員長者們手中握住的不只是獎牌與成績,而是被看見、被尊重、被歡呼的那份喜悅。郭吳麗珠基金會與其所屬日照、多元照顧中心以實際行動將「陪伴生活、自我實現」化為具體場域,為高齡社會提供新的可能。

未來,若能把這份運動會精神延伸至日常——更多練習、更多社區參與、更多跨齡合作,那麼「活躍樂齡」將不只是年度活動,而成為長輩生活常態、社區文化的一部分。讓我們期待,下一屆「來了」時,不只是口號,而是每一天的運動與尊嚴。

新聞來源:屏東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