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立驌/高雄報導
被多家媒體評為「高雄最大公約數」的民進黨立委許智傑,在地方政壇一向以好人緣著稱,不僅跨黨派服務,更時常獲得藍營民代肯定,被視為少數能真正做到「無顏色服務」的政治人物。日前競選總部正式成立,現場湧入綠營多位重量級人士,包括賴瑞隆、林岱樺、邱議瑩等立委,連同跨派系議員、里長與眾多地方社團理事長齊聚祝賀,展現許智傑在黨內整合與社會信任上的高度共識,更被視為最有潛力成為「全民市長」的人選之一。
民調方面,多家具公信力民調顯示,許智傑長期穩定位居前段班,與主要競爭者差距均落在誤差範圍內。地方人士指出,雖然許智傑起跑較晚,但聲勢卻迅速拉升,展現強大後勢與支持動能,有如「滾雪球」般愈滾愈大。陳其邁市長也以「小金剛是鋼鐵做的,不是塑膠」形容其韌性與戰鬥力,顯示黨內對許的信任度與期待攀升。
更重要的是,許智傑的支持力量來自真正的基層。他是所有潛在參選人中,唯一一路從基層做起的政治人物,曾擔任市民代表、高雄縣議員、鳳山市長,對地方大小事瞭若指掌,也最了解民眾需求。多年來深耕地方,使他累積扎實組織、動員實力與實際服務口碑。過去兩個月的市民見面會更是場場爆滿,顯示其支持度並非刻意操作,而是長期默默耕耘的成果,被形容為典型的「惦惦做事、足認真、有實力」。

除了勤走基層,許智傑的政績也具體可見。他向來低調務實,不浮誇、不做秀,但高雄多項重大建設都有他的身影,包括拓展國際航線、提高里長津貼、促成三井百貨落腳鳳山、高雄科技大學三校合併等,皆由許率先推動,是地方發展的實質推手。
而在區域均衡與國土發展上,許智傑展現高格局與前瞻思維——與南部七位立委組成「Lucky 7」團隊,共同倡議「南高屏大生活圈」,從交通、建設、觀光到教育,爭取跨縣市整合與資源分配,盼讓南部成為真正的生活共同體。他提出的藍圖,聚焦提升區域競爭力與人口留任,被形容具有「遠見、創意、行動力」。
在基層支持、黨內團結與政策實績三大面向同步累積下,許智傑的選戰布局已明顯展現「穩中再升」的趨勢。地方輿論認為,若最後決戰階段選情明朗,有機會在關鍵時刻取得突破,成為帶領大高雄邁向下一階段發展的關鍵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