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屏時報 | KaoPing-Times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地方
  • 生活
  • 健康
  • 文教
  • 旅遊
  • 消費
  • 社會
  • 藝術
  • 綜合
2025 年 8 月17日 星期日
  • 地方
  • 生活
  • 健康
  • 文教
  • 旅遊
  • 消費
  • 社會
  • 藝術
  • 綜合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新高屏時報 | KaoPing-Times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地方
  • 生活
  • 健康
  • 文教
  • 旅遊
  • 消費
  • 社會
  • 藝術
  • 綜合
首頁 文教

第13屆高雄文藝獎揭曉 5位文化典範榮獲殊榮

2024 年 11 月 16 日
發布在 文教
A A
分享至FB分享至LINE分享至Twitter分享至Whatsapp

推薦閱讀

blank

藝術家林麗華 翱翔的心永不停歇

2025 年 8 月 16 日
blank

台南慶祖父母節齊聚樹谷科學館

2025 年 8 月 16 日

波新聞─陳瑩/高雄

高雄市政府於今(16)日在文化中心舉行第13屆「高雄文藝獎」頒獎典禮,由市長陳其邁親自頒發獎座,表彰5位得獎者的傑出貢獻與成就。他們分別是黃冬富、吳錦發、卜袞‧伊斯瑪哈單‧伊斯立端、紀華麟及巴洛克獨奏家樂團。陳其邁盛讚他們是高雄文化界的典範,豐富了城市的藝文內涵,實至名歸。

陳其邁表示,高雄文藝獎是高雄文化界的最高榮譽,每兩年頒發一次。今年的5位得主不僅是藝文領域的翹楚,更象徵高雄的精神。得獎者從眾多優秀文化工作者中脫穎而出,充分展現其卓越成就。陳其邁並提到,雖然去年豎琴家李武男及今年8月的曾貴海醫師相繼辭世,但兩人豐富的作品與對文化的貢獻將永存於人心。

頒獎典禮上,陳其邁逐一向得獎者致賀。他提到,黃冬富老師補足了南部美術史的空白,為台灣美術發展建立了更完整的基礎;吳錦發老師則不僅是知名文學家,亦是致力於環保與改革運動的行動家。紀華麟團長帶領的藍色狂想樂團,對高雄流行音樂及年輕文化的推動深具影響;布農族詩人卜袞透過族語創作與教學,傳承了族群文化與智慧;巴洛克獨奏家樂團深耕在地,以音樂連結不同文化,展現台灣歌謠的獨特魅力。

高雄文藝獎自設立以來,已選出64位在文學、視覺藝術、表演藝術、社區營造、文資保存等領域具有卓越貢獻的人士。今年5位得主每人均獲頒獎座及50萬元獎金,典禮特別邀請得主表演,歷屆得主、藝文界人士及家屬亦蒞臨現場,共同見證這項文化盛事。

相關

下一篇文章
blank

漫遊南方石板屋 2024「漫南方temalidu生活節」引爆文化熱潮

blank

韓國釜山觀光協會訪台南將強化觀光

最新新聞

blank

暢遊屏東「超遊感」!  恆春機場8月16日熱鬧開飛

2025 年 8 月 16 日
blank

邱議瑩左營座談會人氣旺 推願景打造高科技文教繁榮雙引擎

2025 年 8 月 16 日
blank

邱議瑩鳥松、三民座談氣勢旺 打造捷運黃線為高雄黃金發展軸線

2025 年 8 月 16 日
blank

月滿心暖 雄好禮! 高市攜手獅子會推動身障中秋公益禮盒

2025 年 8 月 16 日
blank

屏東縣政府舉辦114年客家文藝研習 六堆歌謠傳唱薪火相傳

2025 年 8 月 16 日

最多瀏覽

  • ▲八馬國際醫學集團成功串連科學研究與產業應用,為台灣大健康產業開創全新典範。(圖/八馬國際集團提供)
    ▲八馬國際醫學集團成功串連科學研究與產業應用,為台灣大健康產業開創全新典範。(圖/八馬國際集團提供)

    八馬國際邁向全球 打造健康科技產業新典範

    0 分享
    分享 0 Tweet 0
  • 高雄空大教師爭議延燒 政商宗教多重身份引爆信任危機

    0 分享
    分享 0 Tweet 0
  • 聚焦AI與基因科技 威力先進布局精準醫療藍圖

    0 分享
    分享 0 Tweet 0
  • 瑪家鄉收穫祭暨全鄉運動會 原力崛起競技瑪家

    0 分享
    分享 0 Tweet 0
  • 高雄雁行獅子會捐血傳愛 新任會長陳慧蓉領軍展公益行動力

    0 分享
    分享 0 Tweet 0
新高屏時報 | KaoPing-Times

© 2024 新高屏時報 KaopingTimes

關於我們

  • 關於我們
  • 使用者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關注我們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地方
  • 生活
  • 健康
  • 文教
  • 旅遊
  • 消費
  • 社會
  • 藝術
  • 綜合

© 2024 新高屏時報 KaopingTimes

本網站使用cookies。 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 請造訪我們的使用者條款和 隱私權政策。